隨著新的石油儲備的發(fā)現和新型天然氣的開發(fā),美國第一次在石油供給上有可能脫離對中東的依賴,實現能源上的自給自足。相比美國,中國的頁巖氣儲備量更大。另一方面,中國的清潔能源行業(yè)正在從產業(yè)洗牌的陰影中走出來。
展望未來,中國能否實現能源自給自足?像中國這樣的國家有可能探索出一條可持續(xù)性的前進路線嗎?中國能源之變的路線圖會是怎樣?帶著一系列疑問,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(以下簡稱NBD)日前專訪了中國石油大學(北京)中國能源戰(zhàn)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震。
全球能源格局五大新變化
NBD:目前,全球能源格局正在發(fā)生哪些重大變化?
王震:美國金融危機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“余震”波及到歐洲引發(fā)歐債危機,影響還在持續(xù);日本福島核事故不僅考驗著人類對核能利用的智慧,而且加劇了亞洲天然氣市場的競爭;源于突尼斯的 “茉莉花”革命所產生的蝴蝶效應,導致中東北非政局動蕩,國際能源價格波幅加大。受這些重大事件以及美國頁巖氣革命的影響,全球能源格局呈現出一些新的變化。
這些變化主要表現是:一、全球能源格局的多中心化趨勢。不同于傳統(tǒng)的單一主導中心,環(huán)北美中心、環(huán)歐洲中心和環(huá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