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去年6月30日晚市政府宣布廣州實施限牌為時間的起點,其前后發(fā)生了一系列的故事,引發(fā)了漣漪般的連鎖結局。這些故事和結局或者由于藏匿在暗處、或者雖然公開但表象模糊,過去一直都讓人看不清楚。南都記者通過連續(xù)的調查和采訪,寫成了這一篇限牌一周年系列專題,試圖向你展示,是誰推動了限牌的決策;在過去一年里,限牌又給我們的生活和廣州這座城市帶來了什么。
下班交通高峰期,夏日的夕陽依舊猛烈,黃埔大道一眼忘不到頭的車流里玻璃反射出刺眼的白光。出租車司機吳師傅百無聊賴地看著窗外,嘆了口氣自言自語:“限牌了,還不是一樣地堵車?!?/P>
和限牌一年后官方宣布“限牌讓廣州大規(guī)模的堵車推后了兩三年”的樂觀論調相比,吳師傅的直觀感覺卻有點不以為然,他指著路邊的員村熱電廠舊址說:“聽說這里以后拆了又會建很多高樓,人越多車越多,現(xiàn)在已經夠堵了,未來又能好到哪里去?”
他所指的位置是規(guī)劃中的國際金融城選址,兩年前這里已經被政府圈定,要打造出另一個高端C B D,這里將能容納10萬人居住和就業(yè)、擁有全市最大的地下空間、超過4.5萬個停車泊位。
但這一美輪美奐的規(guī)劃被中山大學規(guī)劃教授袁奇峰詬病為“惡化廣州城市單中心格局,只會加重中心城區(qū)的堵車”。
上一篇:【行業(yè)資訊】欲以技術撬動市場 本田中國回歸技術本源 下一篇:【二手車市】何時賣車最合適 談談影響車價的時間節(jié)點